盆景收藏渐流行

发布时间:2024-02-27 13:06:31    浏览:

[返回]

  盆景收藏渐流行随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生活的质量,收藏投资的消费心理越来越理性,让“艺术融入生活”的理念逐渐流行了起来。在艺术市场处于深度调整期的当下,不少拍卖公司也在绞尽脑汁开拓新的门类,迎合市场需求。于是,作为一门融合了园艺学、美学、文学、绘画甚至历史等于一炉,让人因景而产生联想的艺术,这几年盆景也成为了拍场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。

  “现在国内盆景的派别有很多,但是随之一些怪现象也开始流行,比如为了迎合市场,强迫树七弯八拐地变成个‘福’字。还有的越做越大,因为中国人追求经济效益,同样的价格,当然大的才值……这都是误区。鉴于此,我们想给年轻的从业者一个比较高的技艺学习起点,希望他们吸取精华,这对推动盆景艺术在国内的发展也是一种努力。”在北京朝阳区大观堂盆景园,负责人孙志文介绍。

  对于盆景艺术而言,造型的创意是审美的“灵魂”。采访中,孙志文还特别为记者介绍了几件经典作品。“你看这一盆,是日本盆景大师木村正彦的作品。它是倒过来栽活的,再根据美感而设计造型,我们看见的上面这个部分其实是根,是一个特别神奇的创意。”

  据了解,盆景的收藏,一个重要元素是盆龄。大观堂盆景园养护的盆景,盆龄大多都在五六十年左右。“现在园里的成品都经过了大师的手,每个枝条怎么留、怎么长,都是他们决定好了的。多一分就繁琐,少一份则有缺憾。”孙志文说。

  日前,在中国嘉德今年春拍的预展上,记者就看到了多件盆景艺术品的身影。在文房、家具等多个专场的预展中,这些盆景既点缀其间,与传统古玩艺术品相得益彰,又是整体效果呈现中不可或缺的一员。

  业内人士表示,从国内的盆景艺术拍卖市场来看,2014年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。这一年,多家拍卖公司都开始引入这个板块,且表现不俗。随着后来几年市场的不断开发,如今盆景艺术已逐渐成为拍场上的新秀,正在受到越来越多藏家的青睐。

  截至目前,西泠拍卖共为藏界呈献了570余件盆景精品,专场平均成交率均超过80%,平均单场成交近900万元。在专场成交总额方面,2016年全年较2015年增长了45%。

  现在国内市场的盆景拍卖价格正在慢慢攀升,业内人士认为,盆景收藏不要盲目跟随市场价,“打个比方,前几年10万元的雀梅,现在两三万元也能买到。玩盆景最大的好处是让人静心,不那么心浮气躁,这也是盆栽雅玩走进人们生活应有的价值所在。”

  实际上,中国盆景有多种多样的造型式样和风格流派。仅以西泠拍卖为例,其专场就曾推出过包括梅桩盆景、杜鹃盆景和兰花盆景等等。“造型式样中有单干、双干、多干式等;风格流派又有苏派、浙派、徽派、岭南派等讲究。正是因为中国盆景艺术的类型多样、树种丰富,使得我们从首场中国园艺盆景的专场拍卖开始,就力求既要呈现出这样的特点,又要一直讲究保持拍品的品种特别、造型独特。”西泠拍卖盆景部经理叶为民叶为民说。

  作为杭州超山盆景艺术博物馆的创始人,王兴华已有40余年的盆景养护经验。对此他告诉记者,因为历史的原因,早些年盆景艺术在中国的发展曾出现过一段时间的断层。“目前整体看来,上世纪80年代产生的盆景‘还可以看’,上世纪50到70年代的盆景才算得上精品。”

  他还介绍,比如,松柏类比较好养。但是北方冬天的暖气房、空调房,半个月左右的时间一定要移到室外一次,需要先移到阳台几天,再移到屋檐下或是院中。南方地区季节交替不是很明显,相对而言没有这样的麻烦。如果常温、空气流通的话,盆景可以在室内放一到两个月Bsports。当然,养护盆景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明白的,这里的门道颇多。

  “中国的盆景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,到宋代达到鼎盛,一直到时代还很流行。应该说,盆景一直都是文人墨客所喜爱的,但是对于收藏来说,中间出现了断代。随着经济的发展、人文素养以及欣赏水平的大幅提升,我觉得盆景收藏可以逐步恢复。”大观堂创始人冯朗铨谈起了创办盆景园的初衷,想借此为渐渐遗失的盆景文化重新带来新生。

搜索